董扬:中国汽车产业链发展新趋势
月初,在天津泰达论坛上,按照主办方要求,笔者做同样题目的发言。现将主要内容录出,供业内同仁参考。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产业内技术取得重大进步,远非百年前可同日而语;产业外交通、通讯条件取得天翻覆地的变化,互联网逐渐渗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已成为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第一制造大国;世界范围内减碳已成为共识;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疫情和贸易摩擦,正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增加了产业安全的新维度。
目前,世界产业链的布局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同步,全球掀起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精益生产的思维影响到各个制造业。主要思路是:产业链全球布局,在技术密集的地方开发产品,在制造成本最低的地方制造产品,重点在市场条件好的地方销售产品。并且尽可能降低库存,旨在降低成本。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但是抗风险能力差。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和这两年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都向全球制造业敲响了警钟:产业链的安全和降低成本同样重要。西方某些大国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对全球的产业安全产生了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全球产业链需要改变,重点是增加产业安全的维度。
在增加了产业安全的新维度以后,全球产业链布局将产生重大变化:生产适度分散化、本地化,缩短产业链半径。
这一变化很可能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产生重大利好:在中国生产整车的企业,包括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以及一级供应商零部件企业,都会加大在中国当地的采购,原本在世界范围内采购的关键材料、核心物件、高端装备,包括汽车芯片,都会大幅度增加在中国采购的份额。这是中国的重大机遇。
第二,中国正在稳步走向高端制造。
首先,按照产业转移理论,中国制造,包括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由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制造。前些年,曾经有众多专家和政府官员责怪中国汽车产业没有核心技术。其实,中国汽车产业由于技术难度较高,走向高端制造的时间晚于一般制造业,这是正常的,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实践证明,中国汽车人正在掌握核心技术,正在走向高端制造,我们正在由“跟跑”阶段进入“并跑”阶段。有专家曾经说,中国汽车产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事实已经证明他们是有些多虑了。
其次,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表现出自己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成本控制能力强,三是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包括蓝领和白领。前些年李书福曾经讲过,他不怕外资怕国有,我当时觉得他有些吹牛,现在看来,他说的是对的。
再次,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正在助推中国制造走向高端。
最后,某些西方国家正在遏制中国高端制造的发展,这一定会适得其反,反而促进中国高端制造迅速升级。以芯片为例,美国对于中兴、华为等企业的打压,其结果一定是促进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使我们的目标至少提前五年实现。
根据这一变化趋势,中国汽车产业高端零部件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笔者预测,今后十年,外国品牌统治中国汽车高端零件市场的局面将会迎来重大改变,中国品牌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将大幅增加。
第三,中国汽车整车开发和零部件供应模式将发生变化。
首先,是整车开发模式发生转变。由整车企业依据技术进步,主要是一级零件供应商技术进步来主导整车产品开发,转向整车企业依据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来决定产品开发。发生这一转变的底层逻辑是,制造质量普遍提高,以制造质量为核心的品牌价值发生贬值,用户不再唯一注重质量,而转向注重颜值和体验。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企业造什么车,用户买什么车的时代正在结束。以国际传统造车大企业为代表的,每年堆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新技术,推出几十款新车,认为总有一款适合各种各样的用户需求的时代正在结束。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专注客户需求和体验,每年打造1~2款“爆款”产品的时代正在到来。
针对这样的变化,零部件企业需要有两个转变。一是不但要向整车厂提供新技术、新零部件,还要保证这些新技术、新零部件让用户有令人满意的体验。二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协同开发和创新,这就是为什么博世最近宣称自己退位到1.5级供应商的背后原因。
其次,维修零部件供应模式发生变化。由于交通与通讯条件的迅速进步,以4S店主导的间接服务模式必将发生根本变化。所以,维修企业和维修零部件的供应模式必将相应发生变化。
最后,由于用户体验的重要度不断增加,改装企业参与产品设计的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增加用户软件体验的“众创”开发模式,也会在产品开发中占有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与100多年前的汽车产业发展初期相比,产业条件、社会条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供应链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相信产业的创新和市场发展将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