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心 |中汽联智库

刘加兵:新时代的汽车金融应该怎么做?

文章来源: 添加人: 更新时间:2023-05-20


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5月18日发布的2023中国经销商汽车金融满意度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车市场金融渗透率为64%,较2021年上升两个百分点,虽然新车贷款渗透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新车零售信贷市场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趋势已经显现。共研产业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为2.5万亿元,同比增长8.7%;预计2023年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9万亿元。

近日,汽车后市场专家刘加兵对我国汽车金融如何应对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及存在哪些风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汽车报:目前大量同质化产品涌入汽车及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下行,未来怎样去应对?

刘加兵:从需求总量看,全球最大新车市场为汽融提供庞大“基本盘”,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提升空间有望带动总量进一步扩大。汽车金融市场规模与同期汽车需求量密切相关。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据中汽协,新车销量实现了从百万到千万级的跨越,2009 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车市场。虽然 2018 年后汽车产业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需求预支等影响而步入成熟发展的“新常态”,但目前我国仍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庞大的需求“基本盘”为汽融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从人均数据看,2019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173辆,相较欧美等成熟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人均汽车保有量与人均GDP高度相关,但即便是相比同等人均GDP水平的其他国家,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相对较低。随着未来经济增长、消费升级,预计人均汽车保有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带动汽车产业“总盘子”扩大,从而为汽融市场提供更广阔前景。从需求结构看,二手车、新能源汽车、网约车、商用车市场快速发展,为汽车金融 发展开辟新思路。

一是二手车交易正蓬勃增长。在国内新车需求增长放缓的同时,二手车交易量2016-2019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2.8%。随着消费者需求逐步成熟、政策支持日趋完善,预计未来二手车交易占比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新能源汽车销量近3年CAGR达33.5%,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未来需求有望加速释放。2019年以来补贴政策退 坡虽然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造成一定冲击,但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引导产业加速升级发展。新能源汽车置换需求大、单车 价格高,预计有望为汽车金融带来更多机遇。

三是以网约车和分时租赁为代表的移动出行业正快速发展,网约车司机将车辆作为生产工具,只追求使用权,平台在扩大车队规模过程中衍生较大金融杠杆需求。在城市拥堵问题凸显、共享经济理念渗透等因素推动下,预计网约车金融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张,据罗兰贝格数据,整体共享车队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326万辆升至2025年的783万辆。

四是商用车市场正随着国内物流业的蓬勃发展而快速增长,对于轻卡、中重卡及新技术车型的配置需求拥有广阔前景,据罗兰贝格数据,预计轻卡的金融渗透率有望由2019年的35%增长至2025年的50%以上。
 

中国汽车报: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对汽车金融行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刘加兵:关于汽车金融,风控是核心,所以对于金融的风控体系而言,数字化和智能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大数据应用的提升,专门成立数据团队,挖掘数据潜力,提升客户画像的分析,提升自动审批率。

在经销商融资业务中,应用创新技术手段,对位于经销商端的融资车辆进行合理管控,实施了电子查库项目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查库。电子查库项目用定位技术和AI两种查库方式相结合,增加了监管的灵活性多样性,减少了常规人力查库对于经销商日常业务的打扰,也节约了人力成本。

比如目前年轻一代对于电动车的车内互联、人机交互等智能化程度比燃油车诉求更高,基于目前这些变化,汽车金融产品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和满足客户的诉求。消费者可以在厂商APP或网站上自主选择车型,并且在平台上享受及时、便捷的金融服务,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完成购车车辆零售信贷申请和合同签署,将贷款流程和开走一辆车的时间最快缩短到10分钟,电子合同使用率更是高达90%以上。

也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智能客服,7*24小时全天候服务,随时为客户回答问题。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贷车到家。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客户在使用金融工具购车过程中的服务体验。

比如在最关键的信审风控问题上:目前市场环境变化很快,信审审核偏好与市场竞争逐渐不匹配,有些无效的信审偏好不仅拒绝了“好”客户,还批复了“坏”客户,审核流程是否高效、审核动作是否科学、审核话术是否有效等三个方面。只有全面通过“人”、“车”、“场景”综合了解,利用机器大数据学习模型,避免人的感性认知干扰,才能进行客户的综合分析判断,不错杀一个“好”客户,也不误判一个“坏”客户。

有些银行反欺诈团队还停留在审核资料的真伪,几乎无法管理好团体或者职业欺诈,很多银行以此遭受了巨大欺诈损失,不得不关停业务。在业务增长的同时,控制好欺诈损失的前提是,了解汽车金融行业常见的欺诈类型,这是即“难”又“苦”的工作,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危险。

同时,如果没有积累足够多的客户数据,不存在构建PD模型、Loss模型和Segmentation模型的基础,无法做到“千人千面、一人一价”的风险定价,而风险定价又是影响到最终利润和损失的重要因子。
 

中国汽车报:随着新能源车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在这方面是进行了怎样布局和发展?以及有哪些风险和顾虑?

刘加兵:与传统燃油车不同,购买了新能源车的客户往往发现,才买了一两年后,车就已经不“新”了,不少新能源汽车用了几年之后出现迅速贬值的情况,其贬值速度之快直接影响到新车市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消费者购买后往往会有“卖不出价,电池又换不起”的顾虑。

在产品层面,除了传统的汽车金融产品外,在新能源车产品上面也做了很多差异化的产品,比如说新能源车的残值担保产品。另外,针对新能源车的产品特点还推出了超长期限的定额电池金融或者租赁产品,进一步在产品层面全方位地满足客户对于新能源车的需求,来配合新能源车辆的销售。

针对新能源车的这些产品,和主机厂一起合作残值担保的服务,目的是要进一步稳定和增强新能源车辆的残值管理,不仅可以缓解客户对于残值的焦虑,可以保证客户的无忧驾驶,享受电动车带来的驾驶乐趣,也进一步增强了新能源车在市场的竞争力。

2022年自然最热门的还是新能源车,新能源板块比亚迪异军突起,其他新旧势力也吃到市场和芯片、产能短缺的阶段性红利。除了头部车企早先就配备厂家金融之外,更多的新能源车贷款流入银行、金租、商租体系。所以这个部分看着每家都涨势良好,实际竞争也异常激烈。

2021-2022年的新能源车市场,百花齐放,从2023年1月份的“寒气”来看,不可能每款车都那么有市场,过去几年后排车企遗留的售后问题可能也会在2023年出现,所以两极分化也是必然。
 

中国汽车报:新车销售在下滑和萎缩,是不是二手车市场的发掘为汽车金融市场的带来了新机遇?以及如何布局?

刘加兵:随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汽车金融公司都在不断参与二手车金融市场,探索二手车金融业务新的模式。主要的参与主体除了银行外,还有持牌的25家汽车金融公司、市场化的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持牌机构主要业务是购车贷款业务,而后者主要是融资租赁等二手车业务。据悉,全国半数汽车金融公司都开展了二手车金融业务。2021年汽车金融公司二手车贷款余额为268.22亿元,同比增加83.64%。

2021年二手车市场规模破万亿元,2022年整体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1-10月,全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量1333.30万辆,同比下降7.6%。2022年合计1602.78万辆,同比下降9%。二手车方面,随着国家放宽了二手车经营条件、异地交易政策,汽车金融公司开始加紧布局二手车金融市场。

目前,汽车金融公司二手车业务的渠道主要包括厂家授权经销商、二手车经纪公司、二手车市场车商、线上平台以及服务提供商(SP)。其中,大多数公司通过厂家授权经销商以及SP开展二手车金融业务。极少数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二手车业务。

而互联网平台开展的二手车汽车融资租赁类的业务,目前主要有直租和回租两种模式,直租知名品牌有弹个车、花生好车、毛豆新车等等;回租知名品牌有先锋太盟、联众优车等等。他们都是汽车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借助二手车互联网交易等合作伙伴的交易可靠度高、交易价格相对真实的特点,尝试和互联网二手车交易平台建立合作联系,发展二手车金融业务,在产品层面推出低首付、长贷期的产品,进一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汽车报:汽车金融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刘加兵:汽车金融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1919年美国通用汽车设立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GMAC),为经销商提供汽车存货融资服务,并通过经销商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形成了初具雏形的汽车金融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海外成熟市场的汽车金融业务已成为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汽车产业的利润贡献度达20%以上,而整车制造和新车销售的利润占比合计不足30%。而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制造和新车销售的利润占比接近60%,包含汽车金融、维修保养等的汽车服务环节占比仅12%,相比之下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协会公告
会员动态
金圣节能环保燃油
中国汽车消费网
中国汽车配件网
中国轮胎商务网
汽配汽修网
仙林汽配城
企汇网
中国卡车网
润滑油信息网
中国汽车用品网
中国润滑油经济网
中国汽配通
国车网
车商网
广西汽车配件协会
汽车英才网
汽车用品报
汽车市场网
酷配网
汽车测试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世通国际大厦C座10层 客服邮箱:org@capia.org 客服电话:400 6363 789
北京中汽联科技集团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8960号